时事与社会 科技与数码体育与娱乐 汽车与房产 时尚与健康 游戏与趣闻
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尊米首页 > 米友关注 > 体育与娱乐 >
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编导不希望过度推崇

时间:2012-05-23 17:35   来源:北京晚报   作者:佚名
连日来网上网下有关“舌尖”的口彩在不断累积,一部纪录片不光赢得满意的收视率,同时给全中国的吃货们带来了兴奋和话题。

5月14日22时30分,央视一套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首播,出人意料,红了!随着第二集、第三集、第四集……直至昨晚最后一集。连日来网上网下有关“舌尖”的口彩在不断累积,一部纪录片不光赢得满意的收视率,同时给全中国的吃货们带来了兴奋和话题。甚至带旺了美食图书、烹饪器具、土特产网购等相关销量,有网友打趣说一部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拉动了内需,激活了餐饮。今天,这部既叫好又叫座的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开始在CCTV-9晚10时重播。

按总编导陈晓卿的说法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就是展示食物与中国人生活之间的关系,而陈晓卿要掌控的就是纪录片与观众之间的关系,就如同调和菜肴一样,分寸感是很重要的。陈晓卿说,我们做的就是比观众领先半步,既不做常规的美食、菜系式的纪录片,也不做太超前的时尚美食。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首轮反响之好令陈晓卿有些不适应,陈晓卿很冷静,他认为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被推崇过度了。

在市场上,这部纪录片也很不错,目前已经有十多个国家、机构买下了《舌尖上的中国》。陈晓卿认为,美食的纪录片一定会受观众喜欢,比如,韩国拍的《面条之路》在国际上卖得很好,去年还入选了美国艾美奖。

关于中国美食的纪录片专题片很多,美食涵盖的范围也很繁杂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花了不少时间做调研,结果是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要更多地向国际纪录片学习。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在纪录片风格上借鉴了BBC的《美丽中国》,这是一部BBC拍摄的中国题材纪录片,不仅展现中国风光,而且更多展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。

陈晓卿确定了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要有信息量,要有密度感,而且必须真实。画面要好看,题材要健康,尊重传统,没有野生动物,也不涉及高端食材,比如鲍鱼、鱼翅。
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在这些方面的把握很出色,每集展现的内容非常丰富,从东北到西南,从西北到江浙,从内地到港台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呈现的美食从豆腐、春笋、松茸到火腿、香肠、腊肉、从黄馍、咸鸭蛋、虾酱到年糕、煲仔饭、烤紫菜。纪录片展现了烧烤炖煮的各种烹饪方法以及对酸、甜、苦、竦、咸的调和使用。既展现了一般小吃,也展现了一些倾尽心力的江淮大菜。

在概念上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融合了许多近年来的流行观念。比如,对食材的敬畏,重视食材的新鲜与原味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第一集就是采松茸、挖春笋、采藕。此外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的团队过去拍过《留住手艺》,对手工、对小作坊、对传统工艺的传承有很大兴趣。片中,一些劳动者,手工生产者都受到格外关注,比如,云南诺邓的火腿,香港老阿婆的虾酱等等。此外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还展现了许多传统手工的传承,如腌菜、晒盐、制酱等等。而对手工传统的关注也与近年慢生活的概念有关。慢生活最早在意大利流行,推崇一种与快节奏截然相反的生活方式,吃小作坊的手工生产的食物,吃本地新鲜蔬菜,慢慢品味生产成果,慢慢品味其中的人情味,慢慢建立一种与自然的关系。在《舌尖上的中国》中,这种概念被广泛传播,这部纪录片没有展现丰富的奢华的美食,更多是对自然的、平民的、充满劳作辛苦与淳朴坚守美德的尊敬与礼赞。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并没有涉及一些时尚性的美食潮流,比如,分子料理。
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还展示了更多的人情味,纪录片中有大量温情的家庭生活、乡土记忆以及大量和谐的邻里关系。展现了家庭的团聚,家庭的传承,家庭的凝聚力。展现了一种老幼有序,其乐融融的美好价值观。
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于是成了一部新颖、新鲜的纪录片作品,它引发了一系列超强的赞扬,比如,这部纪录片让人眼泪与口水齐飞,比如,馋到都想去舔屏幕了,比如,一个民族的情感共鸣。而一些媒体社论更将其拔高到爱国主义,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冲突的高度。而一些信息反馈更直接,比如,淘宝网上一些片中提到食材开始销售暴增,最典型的就是诺邓火腿,过去,人们只知道金华与宣威火腿,但如今,这个云南小山村的小品牌手工火腿却一下红了起来。

也许正是陈晓卿的领先观众半步的分寸感让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获得极大的好评,但这种热度似乎有些失控,这并不是陈晓卿想要的冷静与分寸感。

其实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有些过于唯美,过于理想化,它建筑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美好中国。但是,现实的中国美食,或是一般人的饮食环境却与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相差很远。

一般人家的饮食如何,自己再清楚不过,再想想学校、单位食堂的水平,我们就有点回归现实了。在中国,美食永远有一个伤痕相随,那就是大吃大喝,这种繁复、奢华、浪费的官场美食一直为百姓所痛恨。痛恨之外,更现实的是食品安全,从毒大米到地沟油,从毒白菜到毒腐竹,从问题牛奶到问题酸奶,我们生活在一个问题食品充斥的恐怖环境之中。陈晓卿也认为,北京只有20多个后厨是极为干净的,许多厨房脏得你都不敢进去拍摄。

也许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,使原本“看上去很美”的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变得“看上去更美”了。

责任编辑:admin 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相关内容关键词:舌尖上的中国,美食,吃货


发布者资料
汪玲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: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:1970-01-01 08:01 最后登录:2012-12-13 08:12
推荐域名资讯
赞助商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