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事与社会 科技与数码 体育与娱乐 汽车与房产 时尚与健康 游戏与趣闻
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尊米首页 > 米友关注 > 时事与社会 >

地方政府如何为突发事件“灭火”

时间:2012-07-09 09:46   来源:中国青年报   作者:祝华新
在近期两起突发事件中,地方政府新闻办的官方微博有不同的表现。四川什邡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微博“活力什邡”连发24条微博,回应民众对宏达钼铜项目的关切。

在近期两起突发事件中,地方政府新闻办的官方微博有不同的表现。四川什邡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微博“活力什邡”连发24条微博,回应民众对宏达钼铜项目的关切;而“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发布”微博惜墨如金,在蓟县莱德商厦发生火灾后,仅发布过两条微博。政府信息公开不充分,留下诸多悬疑,但7月6日天津公布火灾遇难者名单,是一个进步,迄今尚未见到对死亡人数的有力反证。

王华的网易评论提出:天津大火之后,另一场“大火”也在微博等网络空间呈燎原之势。伤者是怎么处理的,事故原因调查到什么程度,责任追究有无展开,这些关键的信息,不应该再迟滞和含混。坦诚公开信息是最好的“灭火”措施,无论是对现实之火还是舆论之火。

作为直辖市政府新闻办的官方微博,天津仅有粉丝16万,远低于“上海发布”的168万,“北京发布”的127万,“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”的124万;与其他省会城市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,“成都发布”403万,“南京发布”141万,“广州发布”42万。

不论天津、什邡,还是其他地方,遭遇突发事件,面对互联网的汹汹议论,当地官方媒体普遍保持沉默,错失了释疑解惑、沟通民众的契机,值得反思。天涯社区建议,政府不宜一味埋怨老百姓“不了解、不理解、不支持”,症结在于民间无法释放民意,官方又惯于凌驾民意,怨隙渐深,共识难达,一旦偶然出现某个事件,都可能直接蹿火,引发对抗。2008年孟连事件后,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严厉警告基层官员:对党充满感恩之情、待人善良温和的群众,与警察对抗,用暴力维护自己的权益,这件事情必须引起各级干部铭心刻骨、灵魂深处的反省。

天涯网友亦忱发现:近来一些突发事件中,“80后”和“90后”崭露头角。他们是更注重权利的一代,与以义务和服从为本位的父兄有别。政府的施政模式,需要从命令型转换成服务型。

“托举哥”落户广州

感动广州的“托举哥”周冲,7月6日接到政府颁发的居民户口簿,户籍从湖北孝感迁入广州市。当3岁女孩失足悬挂在4楼阳台时,周冲不顾个人安危,徒手爬上3楼防盗窗,将女孩托举了十余分钟,事后悄然离去。政府发布“好人通缉令”,动用视频监控寻人,最终找到了他。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,到广州的官员、媒体和网民,都关注周冲的就业,广州港集团已为他提供一份正式工作。

就在同一天,湖南娄底为另一位见义勇为的好青年邓锦杰举办隆重的追悼会,但他舍身施救的一家三口依然没有露面。那个家庭获救后不顾周冲的生死,连120都没打,只留下一句“关我什么事?”追悼会现场挂出一条横幅“强烈谴责被救者”。海外网友“克里斯托夫-金”痛惜:亲人痛哭得撕心裂肺,敲响了社会教育和道德防线失守的警钟。

我们的社会从来不缺良善,缺少的是为良善提供法律保护和社会舆论的道义声援。广东小悦悦事件后,网上出现的“撑腰体”,就表达了公众对做好事的无助感、做好人的孤独感,对社会救济好人好事的热切期盼。网易杭州网友百感交集:“托举哥”原来是拿暂住证,出名之后得到了居民资格;“最美女教师”原来是代课老师,出名之后转正。为鼓励见义勇为,社会和政府可做的事还有很多。

网友“约架”警示社会戾气

7月6日中午,中国政法大学一位副教授“吴法天”与四川一位女记者“此是燕云”,因为钼铜项目的污染问题在网上发生争执,“约架”于北京朝阳公园南门,引发网友现场围观,惊动警方。

“微博约架”时有发生。在一些突发事件和热点话题上,从网上“斗嘴”发展为网下伸“拳头”,网民也各自“站队”。当前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,民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,网上的众声喧哗本是中国社会充满活力的表现。每一种价值取向,都代表一种现实的利益要求。尤其需要包容自己不喜欢的人和观点,毕竟社会进步是一种合力。

腾讯网“今日话题”就“约架”事件告诫网友:“不因立场而无视事实,不因立场而违背言论自由”,不要“用拳头对付观点”;即使有人在微博上耍无赖、造谣、粉饰太平、助纣为虐,但“破坏言论自由,将会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”。天涯网友郎遥远痛心疾首:思想多元化,言论自由化,本是民主社会的核心价值。崇尚民主的“公共知识分子”,为何也缺失了包容的理性精神呢?我们依然或多或少流淌着专制的血液,容易形成一种排斥异见、打击异端的心态。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模式,还是一种心态模式和生活方式。

网友“长白照宇楼主人”(启程)几年前写过一篇博文,分析社会上的“迁怒”情绪,好比阿Q只知欺侮小尼姑,却对自己在未庄的真实境遇及其原因蒙昧无知。短暂的快感之后,每个参与者的境遇都会进一步恶化。“要斩断这一可怕的暴力链条,使社会成为和平、和谐的心理共同体,就必须学会以反省的态度承担命运,不逃避,不放弃”。“以建设性的愤怒面对黑暗,抑或以破坏性的愤怒制造黑暗,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作出选择”。

责任编辑:admin 

顶一下
(1)
10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相关内容关键词:地方政府,突发事件


发布者资料
汪玲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: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:1970-01-01 08:01 最后登录:2012-12-13 08:12
推荐域名资讯
赞助商广告